書籍詳情
道出於二:過渡時代的新舊之爭
作者: 羅誌田
類別: 其它分類
狀態: 完結
近代史上的中、西、新、舊,各自都有其獨立的意義,不過相互依存的一麵似更顯著。中西和新舊之間的關係,尤更密切而糾結。在某種程度上,正因中國在對外競爭中的屢屢失利,“中西”的認同已帶有太多的感情色彩,承載著強烈的價值判斷,才逐漸“新舊”所取代。從清末到民...
最新章節
- 二、進化論與作為“五四”基本理念的“科學”
- 一、論戰雙方的動機
- 從科學與人生觀之爭看後“五四”時期對“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1]
- 六、餘論:進一步認識“五四”的豐富性
- 五、社會模範的自製能力
- 四、救國和讀書怎樣兩全?
- 三、老師輩一年後的反思
- 二、蔣夢麟對“五四”的即時觀察
- 課業與救國:從老師輩的即時觀察認識“五四”的豐富性[1]
- 六、餘論:“五四”比我們認知的更豐富
- 五、《新青年》編輯部改組風波
- 四、《新青年》的轉向
目錄
- 自序
- 失去重心的近代中國:清末民初思想與社會的權勢轉移
- 一、思想權勢轉移:從西學不能為用到中學不能為體
- 二、社會權勢轉移:從士到知識人
- 三、社會權勢再轉移:知識人的邊緣化與邊緣知識青年的興起
- 近代湖南區域文化與戊戌新舊之爭[1]
- 一、從邊緣走向中央的湘學
- 二、後湘軍時代湖南的守舊與趨新
- 三、近代湖南排外的實際與迷思
- 四、餘論:官紳的互動與競爭
- 思想觀念與社會角色的錯位:王先謙、葉德輝與戊戌前後湖南新舊之爭
- 一、引言
- 二、舊中有新:王先謙、葉德輝對國情的認知
- 三、由新轉舊:舊派人物反戈一擊的關注所在
- 四、餘波
- 他永遠是他自己——陳獨秀的人生和心路[1]
- 一、發出時代的聲音
- 二、從國家到個人的覺悟
- 三、從文學到倫理的文化革命
- 四、從康、梁到胡、陳的時代轉折
- 五、走向行動的政治革命
- 六、一生定位
- 文學革命的社會功能與社會反響
- 一、引言:《新青年》的溝通作用
- 二、“我們”與“他們”的困擾
- 三、新文學作品的實際讀者
- 林紓的認同危機與民初的新舊之爭
- 陳獨秀與“五四”後《新青年》的轉向
- 一、“五四”前後的《新青年》
- 二、北大的學科調整與京城的新舊之爭
- 三、在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陳獨秀
- 四、《新青年》的轉向
- 五、《新青年》編輯部改組風波
- 六、餘論:“五四”比我們認知的更豐富
- 課業與救國:從老師輩的即時觀察認識“五四”的豐富性[1]
- 二、蔣夢麟對“五四”的即時觀察
- 三、老師輩一年後的反思
- 四、救國和讀書怎樣兩全?
- 五、社會模範的自製能力
- 六、餘論:進一步認識“五四”的豐富性
- 從科學與人生觀之爭看後“五四”時期對“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1]
- 一、論戰雙方的動機
- 二、進化論與作為“五四”基本理念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