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道出於二:過渡時代的新舊之爭

二、後湘軍時代湖南的守舊與趨新

字體:16+-

隨著鹹同風雲人物那一代人的離去,湖南士人在全國的整體地位和形象恐怕都大為下降,他們中一部分人的眼光也似乎出現內縮的傾向,其所注重者逐漸由全國而家鄉。這樣一種眼光的內傾,與因湘軍之起而高漲的湖南紳權相結合,就給後來的湖南地方政治帶來相當的影響(詳後)。[36]丁酉、戊戌年間在湖南喊得越來越響的“自立”口號,雖然主要是出於對全國的關懷,然轉變中的湖南區域文化多少有些潛在的協助作用。同時,以趨新為基本傾向(程度容有不同)的鹹同時代湘籍風雲人物的離開曆史舞台,也多少為新一代湘紳提供了其他選擇(包括“守舊”)的可能。

王先謙為自己定位說:“平生願為讀書人,不敢貌襲名士;願為正人,不敢貌襲道學;願為建言之人,不敢貌襲直諫。”[37]葉德輝也說:鄙人“最畏居理學之名。平生言行之際,大德不逾。嚐言吟風弄月之時,須具有仁民愛物之量,此方是聖門第一等學業,天下第一流人物。講學而如楚囚相對,豈複有生人之樂哉。”[38]兩人都明確其與“道學”或“理學”的距離,最可見其與曾國藩那一代的明顯差異。故老輩王闓運對葉氏的為人極看不慣:“葉麻子來,躁妄殊甚,湘潭派無此村野童生派也。”[39]而葉的弟子則記述他“平生恥言高尚,以為高尚乃無用之別名”;其“為人磊落光明,欲言則言,欲行則行。不知趨時,亦不知避謗”。[40]兩說大致接近實際,不過各從其身份地位立言而已。

王、葉大概都不太注重修養,葉尤其“率性”超過“作聖”而稍帶湖南民間的“痞”氣,這可能是他們後來不時被人稱為“劣紳”的一個原因。葉德輝一向強調其學術獨立,甚而敢於攻擊鄉賢,這在當時極為少見。他自述說:“鄙人生長湖湘,先輩如王湘潭、郭湘陰,一時號為學者所宗,鄙人亦未嚐依附。所謂士各有誌,學各有宗。”葉的年輩相對低,而能與二王並稱,他也不以為榮,反強調其學“迥與二王宗派不同”;他對當代大家如陳澧、俞樾“皆有微詞”,而“於湘綺之尤力”。更曾點名攻擊魏源“晚病風魔”,倡今文經學,結果幾乎“盡滅全經以入於異室”。[41]這樣的“率性”之人,在素重“作聖”的傳統中國社會裏,是很難有美譽的。[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