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情
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經驗、困局與出路
作者: 童慶炳
類別: 其它分類
狀態: 完結
本書著眼於近代中國政治與文學的複雜關係,對中國文學理論發展過程中的某些節點、人物和問題做一些細致的勾勒和初步的探索,力圖為陷於困局中的當代中國文學理論尋找經驗、教訓和出路,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
最新章節
- 後記
- 索引
- 主要參考文獻
- 小 結
- 三、“審美文化”作為文化詩學的基點與特色
- 二、認識論—泛文化—審美文化:研究範式的革新
- 一、“詩意的裁判”:文學的文化品格與審美訴求
- 審美文化——文化詩學建構的理論支點
- 小 結
- 三、“一種呼籲”
- 二、“兩個基本點”
- 一、“一個中心”
目錄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出版說明
- 第一輯 曆史與經驗
- 一、危機時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
- 二、和平建設時代:文論中心話語的尷尬
- 三、社會主義新時期:文學理論的轉型
- 蘇聯文論與中國當代文論建設[1]
- 一、給蘇聯50年代上半期的文論定性
- 二、蘇聯50年代文論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文論建設的影響
- 三、我們應該汲取什麽教訓
- 周揚對毛澤東文藝思想的闡釋[1]
- 一、人民文藝論——新時代文藝發展的方向
- 二、藝術真實——藝術的最高原則
- 三、形象和形象思維——文學的特征與規律
- 四、文藝的善、真、美與教育工具
- 五、探索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規律
- 胡風的“主觀戰鬥精神”論[1]
- 一、在新文學運動中,胡風對兩種傾向提出批評
- 二、胡風“主觀精神”論的內涵
- 三、“主觀精神”論的價值取向
- 黃藥眠的“生活實踐”文藝論[1]
- 一、以“生活實踐”觀點論美和藝術
- 二、文學活動:從“生活實踐”到文學主體性
- 三、美與藝術:從“生活實踐”到“美是評價”
- 朱光潛的“美學實踐論”文藝思想[1]
- 一、“美學實踐論”觀念的形成及其基本框架
- 二、“美學實踐論”文藝思想的幾個重要命題
- 三、關於文學起源於勞動觀點的新論證
- 秦兆陽:“現實主義——廣闊的道路”論[1]
- 一、秦兆陽發表《現實主義——廣闊的道路》一文的前前後後
- 二、秦兆陽“現實主義——廣闊的道路”論產生的曆史文化背景
- 三、秦兆陽“現實主義——廣闊的道路”論的馬克思主義內涵
- 以群、蔡儀的哲學化文學理論教材[1]
- 一、文學理論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
- 二、教材的文學本質特征論與認識論
- 三、教材體係內容與反映論哲學
- 走向新境:中國當代文學理論60年[1]
- 一、新中國成立後“十七”年(1949—1966):兩種傾向、兩種話語並存
- 二、“文革”十年(1966-1976):“極左”意識形態霸權的文學理論話語
- 三、改革開放三十年(1978—2009):文學理論的轉型與發展
- 三、改革開放三十年(1978—2009):文學理論的轉型與發展02
- 周揚晚期的文藝思想[1]
- 一、批判“四人幫”文藝思想
- 二、對毛澤東文藝思想全新的闡釋
- 三、針對人道主義、異化問題的爭論及留下的思考
- 蘇聯的“審美學派”及其對我國文藝學建設的啟示[1]
- 二
- 三
- 新時期文學審美特征論及其意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