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書不是係統的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史,隻是對中國文學理論發展過程中的某些節點、人物和問題做一些粗淺的勾勒和初步的探索,力圖為陷於困局中的當代中國文學理論尋找經驗、教訓和出路。這些論述是否妥當,一時還很難定論,但我想提出來供熱心文學理論研究的人們討論,也許是有益的。
本書所指的“當代”,是指新中國成立後直到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時期。這是中國社會轉型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文學理論也隨之產生多次的變化。不能否認,我們的前輩老師、同輩朋友和年輕的同行,在文學理論方麵是做出了成績的,這裏有他們的心血,留給我們不少經驗。但回顧這些年文學理論的發展,問題很多:20世紀50年代學習蘇聯的教條式的文學理論,其影響至今尚未完全清除;六七十年代“**”和“極左”的狂熱,完全把文學捆綁在“**”的政治上麵,使文學完全失去了生機;80年代直至20世紀末,照搬西方現代文論,成為一時的時髦,使文學理論不能從中國文學發展的實際出發,時至今日這種已被西方擯棄的理論,仍在當代中國文壇流行,這實在有悖於馬克思主義理論聯係實際的要求。本書由若幹篇論文拚湊而成,本可以多寫幾篇,如郭沫若、茅盾、何其芳、巴人、邵荃麟、王朝聞、李澤厚等,都可以獨立成篇,但由於未能寫成論文,隻好付闕。
我本無意寫這些東西。我開始關注這些問題有一個機緣:2001年,我的朋友程正民教授申報到了一個題為《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國別研究》的項目,我其時擔任北師大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的職務,這個項目也是中心的重大項目,程正民教授邀請我參加,並不得不負責組織人員參加中國卷的撰寫,我這才開始涉足這個領域。我時斷時續地寫一些論文,作為項目中的一些章節,先後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藝爭鳴》等刊物發表。程正民教授負責的項目曆經七年終於完成出版。我負責的《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一書也出版了。本書一些篇章就是我為上書撰寫的章節,另有一半篇幅是近期對於當代文學理論的困局和出路的思考,這些文章也發表在各種報刊上。還有幾篇是沒有發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