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從馬克思主義的美學實踐論出發,論述了一係列文藝問題,本文不可能麵麵俱到,一一論列,隻是從其中尋繹出幾個重要命題加以論述:
藝術創造的基本原則。朱光潛的美學實踐論十分重視藝術美的研究,他認為:“由於把藝術美看作最高發達形式的美,由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明確指示‘人的解剖使我們有可能去理解猴子的解剖’,對高級現象的分析,有助於對低級現象的認識,因此我認為美學對象應該主要的是藝術美。了解了藝術美,就有助於了解現實美。”[1]由此朱光潛對於文藝問題的研究是十分重視的。在所有的文藝問題中,他認為藝術創造的基本原則問題又是他最為重視的。那麽,藝術創造的基本原則是什麽呢?朱光潛從他的美學實踐論出發,特別重視馬克思的關於“勞動生產”的觀念。他引了馬克思《資本論》中如下的話:
通過他的生產而且由於他的生產,自然現為人的作品,人的現實。所以勞動的對象就是人的種族存在的對象化:因為人不僅在認識裏以理智的方式複現自己(即意識到自己——引者),而且還在實際生活中以行動的方式複現自己,他就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裏觀照自己。[2]
朱光潛在這段話的後麵說明,自然經過了“人化”之後具有了人的意義,即社會的意義;同時人在生產勞動中改變了自己,使自己成為社會的人(“種族的存在”),發揮了自己的本質力量,在對象中肯定自己,觀照自己,認識自己,因而豐富了自己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這對於理解藝術創造的基本原則就寓含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的反複回流的過程中。朱光潛繼續說:“對美學特別有意義的是人‘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裏觀照自己’這句話。這正是‘用藝術方式掌握世界’,說明了勞動創造正是一種藝術創造。無論是勞動創造,還是藝術創造,基本原則都隻有一個:‘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基本的感受也隻有一種:認識到對象是自己的‘作品’,體現了人作為社會人的本質,見出了人的‘本質力量’,因而感到喜悅和快慰。”[3]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朱光潛的論述:文藝創造作為一種藝術美的創造,其基本原則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的過程。首先是自然的人化,即不是刻板地一絲不改地照搬自然本身,而是經過具有社會性的作家,進行改造加工,賦予自然以意義和價值,最終使創作的對象顯示出人的詩意的意義來。朱光潛曾論及“山水詩與自然美”,認為文藝中的自然不是純自然,不是自然本身的屬性。文藝中的自然“反映了自然,也表現了他自己”[4]。他還說:“人在覺得自然美時,那自然裏一定有人自己在內,人與自然必然處於統一體。”[5]他舉《詩經》首篇《關雎》前四句為例,說“這是一篇歌頌新婚歡樂的詩,頭兩句是自然,後兩句是人事,表麵上是兩回事,實際上是統一體。‘關關雎鳩’兩句因‘窈窕淑女’兩句而得到意義,‘窈窕淑女’兩句因‘關關雎鳩’兩句而得到具體而生動的形象”[6]。在朱光潛看來,甚至像王維的山水詩也“畢竟有詩人自己在裏麵”。其次,文藝創造不但是自然的人化,同時又是“人的本質”的對象化。朱光潛也引過黑格爾的話:“人有一種衝動,要在直接呈現於他的麵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實現他自己,而且就在這實踐過程中認識他自己。人通過改變外在事物來達到這個目的,在這些外在事物上麵刻下他自己內心生活的烙印,而且發現他自己的性格在這些外在事物中複現了。”[7]朱光潛的意思是,作家對待他創作的對象,有一個從“主觀”的角度去看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麽同樣的對象在不同性格作家的筆下可能被寫得完全不同的原因。前麵所舉“茶壺”例子,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