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這是非常有畫麵感的一段話,話題跟女孩子有很大的關係。
子夏是孔子的學生,姓卜,名商。當孔子在《論語》中提到“商”這個字的時候,往往指的是子夏。
子夏問孔子《詩經》裏的一句話是什麽意思。《詩經》是孔子在教學時很重要的教材,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學《詩經》的話,跟別人就沒法對話。
《詩經》裏有一首特別美的詩,名字是《衛風·碩人》,講女孩子出嫁,宜室宜家,到哪家,哪家就變得越來越好。
詩中描寫這個女孩多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想象一下,就是她笑起來臉上有兩個酒窩,特別好看,眼睛黑白分明,顧盼生輝。
“素以為絢兮”,就是在本來很白的皮膚上再點綴上合適的彩妝。
子夏問《詩經》裏這三句描繪女孩子美好模樣的詩句到底是什麽意思。子夏認為其中一定有深意,不可能隻是描述一個女孩子好看。
孔子說“繪事後素”,意思是先有一個整潔的白板,再去描畫彩色。用葉曼先生的講法,是先打好粉底,才能夠化彩妝。如果粉底都沒有塗,上來就畫眼影、抹胭脂,便會弄巧成拙。
這時候,子夏接了一句很棒的話。他問:“禮後乎?”——我們是不是應該把禮作為溫飽之後的解決方案。比如當一個地方的人民實現了溫飽之後,再給他們講禮,而不是人們連飯都沒的吃,就給他們講禮。
孔子很高興,說“起予者商也”,能夠給我帶來啟發的就是你呀!
為什麽孔子覺得子夏這句話接得很棒呢?因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我們前文講到過,如果一個人在聽老師講授時,隻能夠記得原話,那他隻能不斷複述別人的話,複製別人的思想,效果甚微。但倘若他聽到老師講了某個觀點,能夠舉一反三,想到這個知識能夠應用在其他地方,那麽他就可以做老師了。顏回舉一知十,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