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我第一次讀《論語》的時候就非常喜歡這句:“君子無所爭。”可能是因為我本來就不愛跟人爭,所以特別有共鳴。
孔子說“君子無所爭”,說的是君子不願意參與爭名奪利的行為,但是這句話會引起很多誤解。大家可能會問,既然君子無所爭,那你幹嗎參加高考?君子無所爭,你又何必開公司,去跟別人競爭呢?
如果這樣理解,這句話的感情色彩就很頹廢了,似乎是號召大家都去山林裏歸隱,不再奮鬥,無欲無求。
在理解“君子無所爭”的含義時,要區分兩個概念:一個是爭,一個是進取。
爭和進取的區別是,爭是零和博弈,大家拚命地你爭我搶,最後隻有一個冠軍,而進取是創造新的價值。
孔子一輩子都在不斷地進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孔子一輩子都在不斷地創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是多麽剛健有為!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君子,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是年幼還是年長。隻要我們參與的事情是創造,是進取,而不是與他人爭名逐利。
孔子說“君子無所爭”之時,可能存在的語境是他在很多地方爭不過別人,遇到分歧和激烈的矛盾,他不願爭論不休就離開了。一路上,他離開了衛國,離開了齊國,離開了鄭國……每到一個國家發現自己被反對時,他就走了。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很多人會問他:“你怎麽不爭一下呢?怎麽不和別人理論呢?”
孔子是一個相信“盡人事,聽天命”的人,他不願意參與這些低級的事情,不願意與人在泥漿裏纏鬥,所以孔子說:“我沒什麽好爭的,我隻要不斷地創造就好了。”
如果一個人要爭,該爭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