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我經常引用的“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這句話就出自此節。
季康子還真是尊敬孔子,他在孔子這裏受了那麽多的批評,還跑過來問孔子:“我想做一個有道之君,那麽,我把壞人殺掉,是不是就能跟好人親近了,這樣做怎麽樣?”
季康子太想獲得孔子的肯定了,也太想獲得一個好的名聲,甚至想出了殺人這招。結果孔子說:“你作為當政者,幹嗎老想著用殺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果你自己追求善良,追求美好,老百姓也會追求善良和美好。君子的德行像風一樣,小人(此處的小人不是罵人,而是指被管理者)的德行像草一樣。風刮過來,草自然會隨著風的風向倒過去。”
這就是孔子的理念,如同他說的“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孔子對季康子自始至終講的都是一個道理。
為什麽季康子會想到殺人這樣極端的手段,而孔子卻能雲淡風輕地用風和草去比喻這件事情?
當一個人做事情向外用力,總希望改變周圍的人和環境時,就會越來越偏激和嚴苛,也許殺人尚且不足。而當一個人向內用力時,才有可能做到無為而治——做好自己,讓自己成為德行的楷模,身邊的人自然就會改變。接著,所有人都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正麵的影響。
這是孔子對領袖人物在道德修養層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