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樊登講論語:先進(精裝版)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確的關係,是各安其位

字體:16+-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孔子在《論語·季氏》中說“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意思是齊景公財力雄厚,馬匹很多,但老百姓依然不喜歡他,不覺得他有什麽可被稱頌的。齊景公的形象在孔子眼裏並不好。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被考證大約是在孔子三十五歲的時候。

孔子的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就是過去“三綱五常”中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一個“君”是名詞,第二個“君”是動詞,“臣”“父”“子”與此相同。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要像君的樣子,臣要像臣的樣子,父要像父的樣子,子要像子的樣子。

用一句話概括,叫“各安其位”。在我們的生活中,家庭關係就該遵照這個規則。很多讀者經常苦惱地和我傾訴,說父母很多事情都做得不對,不知道怎麽才能改變他們。我總會告訴他們,不要管父母的事,因為如果孩子去管自己的父母,這個家就會陷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狀況,家的秩序就錯亂了。

如果孩子像批評一個小孩子一樣去批評自己的父親,父親就會變得越來越弱。父親會逐漸變得跟小孩子一樣,想成為一個被照顧的對象,就會犯更多的錯誤。健康的家庭秩序是父親有父親的位置,孩子有孩子的位置。父親應該是大的,孩子應該是小的。作為晚輩,我們要做到“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隻要不生病,孩子就不要那麽操心,不要總是去幹涉父母的事。

孔子為什麽要跟齊景公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已經失政了,出現了“田氏代齊”的端倪,即齊國的大權即將旁落在國君的家臣田氏的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