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這一句與孔子跟原壤講過的一句話意思很像。
原壤是孔子的發小。有一次,原壤兩腿攤開而坐,姿勢不雅。孔子拿一根棍子去敲他的小腿,說:“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這裏孔子說,“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見惡焉”,並不是說不喜歡,而是被大家厭棄。人到了四十歲,還被眾人討厭,不招周圍人待見,那這個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古人平均壽命不高,活到四十歲就差不多快到人生的終點了,五十歲算不錯的,六十歲能算高壽,七十歲以上很稀少。那時候四十歲,準備準備墓誌銘,給自己找塊墓地,提前想一想身後事,並不過分。
有一本書叫《百歲人生》,講的是現在的人壽命變長。假以時日,人們的平均壽命可以達到一百歲。如果以百歲來看,四十歲處於人生什麽階段?人生一半都不到,處於年輕的階段。現在身邊很多三四十歲的人並沒有著急結婚生子,我們要尊重每個人個性化的選擇。
但如果一個人今年已經八十歲了,還遭到周圍人厭棄,那他這輩子真的就這樣了。
人到老了,也要不斷進步。在孔子看來,如果一個人到了很老的時候還令人厭惡,可能看得出來他這一輩子都沒有怎麽進步。想想看,一個人如果持續學習,就算進度再慢,到了八十歲起碼也是個慈祥的老爺爺。在古代,一個人到了四十歲,起碼是個端正的長者。
孔子的這句話,是在批評那些一生沒進步的人。一個人但凡有點進步,在四十歲之後都不會令周圍的人厭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