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樊登講論語:先進(精裝版)

三年之喪:孝順父母需有所執

字體:16+-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

曰:“安。”

“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這一段很有名,給我們解釋了古人服喪為什麽要三年。

宰我是“孔門十哲”之一,是言語科的典範。他曾經晝寢,孔子罵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在孔子看來,宰予的德行有些問題。這段宰予再次出現,也是比較負麵的形象。

有一天宰我對孔子說,“三年之喪,期已久矣”。“期”如果讀成“jī”,就代表一年。宰我的意思是“三年服喪時間太長,我覺得一年都很長了”。

宰我認為,人們守孝三年,三年不為禮樂,禮樂沒人治理,容易崩壞。比如一個村裏,能稱得上君子的儒生可能就一兩個,如果他們三年不維持村裏禮樂事宜,那這個村子的教化很容易就此中斷,一蹶不振。

接下來宰我又點出了實質,他說“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古代是農業社會,農業是一切的根基。秋天的時候,陳糧差不多快吃完了,要打掃糧倉,然後將新收的穀子裝進去。新糧入倉要舉行一個禮儀,叫作登禮。“鑽燧改火”,古人鑽木取火用的木頭有講究,叫“春取榆柳,夏取棗杏”。春天的時候,鑽木用的是榆樹、柳樹,夏天的時候用的是棗樹、杏樹。這是禮節的規定。一年之內,糧食都換了一茬,連鑽燧的木頭也改了。因此宰我的結論是,服喪一年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