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這句話經常促使我自我反思。人們喜歡道聽途說,我也是到了現在的年紀才慢慢地懂得警惕這個問題。從耳朵到嘴的距離太短,耳朵聽了嘴就想說。可能回家路上聽到一件事,還沒到家就和別人討論上了。
網上有太多謠言,很多瀏覽者不知真假、是非,既不去求證,也不考慮謠言會對當事人造成多大傷害,隻是一時覺得有意思就分享、轉發出去,這種傳播就是典型的道聽途說。
道聽途說難戒,為什麽?難戒的事物往往是從原始社會帶來的習性。原始人最重要的目標是生存,生存最有效的手段是好人緣。如果一個人跟周圍部落裏的很多人關係處得不錯,就容易被包容,容易活下來。怎麽能夠處得不錯呢?廣泛地傳遞消息。聽到一個消息,馬上分享給別人,這樣被分享的人就覺得你不錯,你很重要。在現代社會裏,我們也會發現,喜歡道聽途說的人人際關係往往不錯。
孔子認為,道聽而途說這件事,“德之棄也”,是背離道德、拋棄道德的事。
在這裏講一些延伸知識。我們要盡量控製住自己的原始欲望,比如嫉妒、憤怒。一些人開車有“路怒症”,當自己的車被“別”了一下時,就想衝過去跟對方打架,這就是原始社會的生存本能。在原始社會,要想保住自己的命,就必須得讓周圍的人知道你不好惹。這是原始人的生存方法,隻要跟對手打一架,哪怕打輸了,頭破血流,周圍其他的人也會知道這個人不好惹。
在當代社會,跟別人在內環高架橋上打一架,周圍誰都不認識你,甚至打架的雙方此後都不再相見,這種做法對於在現代社會更好地活下去顯然毫無幫助。所以,對於這種從原始社會帶來的人類集體無意識傳承,我們應該盡量去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