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樊登講論語:先進(精裝版)

禮雲禮雲:製度執行不能流於形式

字體:16+-

子曰:“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鍾鼓雲乎哉?”

這是孔子的感歎。

在《八佾》篇中,孔子曾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一個人如果不仁的話,禮和樂都不能約束他。

在這裏,孔子又發出了感歎“禮雲禮雲”。

有人把“雲”作為語氣助詞,這句話就是“禮呀禮呀”。還有人把“雲”作為動詞,“說”的意思,這句話就是“你總說禮”“你嘴上整天掛著禮”。

“玉帛”是玉器和絲帛,都是當時禮儀活動中涉及的物品。

“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整天說禮呀禮呀,難道說的都是玉器、絲帛之類物質上的東西嗎?

“樂雲樂雲,鍾鼓雲乎哉”:整天說樂呀樂呀,難道說的都是敲鍾打鼓這類形式上的事嗎?

孔子這裏講的,是外在的形式背離了禮樂製度的本質,沒有做到內外合一。如果周公製定的禮樂製度能夠進入每個人心中,人們發自內心地奉行禮樂製度,孔子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周公之禮是在什麽時候變了呢?當禮樂執行變成走過場,變得形式化,變得官僚化的時候,周禮便名存實亡了。麵對禮崩樂壞,孔子內心憂慮,發出了無奈的感歎。

孔子的感慨讓我反思當今對待節日的態度。現在很多節日都過成了購物節,比如三八節要購物、父親節要購物、母親節要購物,還有很多傳統節日也要購物。節日設置多數為了慶祝、感恩、紀念、提示一些事情,有豐富的文化、思想內涵,但是在商業化的炒作下都變成了買買買的“剁手節”。

孔子強調過這樣的道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流程和儀式感到底是為什麽而存在?孔子認為,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體現這件事情的本意而存在,而不是為了把它搞成一個形式。如果真心誠意,不需要奢華、繁縟,一縷清香,足以表達心中感念。若心無敬意,對節日、祭祀、禮儀不尊重,那麽流程再精細,物品再奢華,也沒有太大的意義,都是鋪張浪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