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樊登講論語:先進(精裝版)

何莫學夫《詩》:知識孕育認知能力

字體:16+-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有一天,孔子突然跟學生們感歎:“你們這些年輕人,為什麽不好好學《詩經》呢?《詩經》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這是孔子認為詩的四個最重要的作用。此外,我們可以從《詩經》中學到三種表現手法:賦、比、興。

“可以興”:“興”是抒發感慨,引出話題,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比如,我們跟別人說話的時候,可以先引用一句詩,然後再講後邊的內容。我原來主持節目的時候,也常用到起興這種手法。上台先來一句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然後再講當天的主題。

“可以觀”:孔子認為可以在《詩經》中看到民風,比如了解一個地方的人在思考什麽,那裏流行的價值觀是什麽,人們是怎麽表達思想和情感的。

《詩經》中的《風》有很多來自南方小國。在森林裏,人們一邊砍樹、割草,一邊唱歌;或者在水邊,一邊幹著活,一邊唱歌。周圍都有綠色的植物,植被覆蓋得很好,歌聲不用太高,溫聲細語,悠揚動聽。

我們聽一個地方的詩和歌,就能感受到當地的民風。比如,太行山區的開花調,藏族地區跳的鍋莊舞,都能讓人感受到民風民情,這就是孔子說的“可以觀”。

“可以群”:就是詩歌有凝聚作用,可以把大家團結起來。當一群人共吟一首詩的時候,情感會產生共振,形成集體認同感。“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是出征之前,大家一起念的詩。

“可以怨”:人們通過詩提出不同意見,表達自己的感慨。詩歌是社會非常重要的黏合劑、調味品,可以調劑社會氛圍,比如“碩鼠碩鼠,無食我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