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
“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我早期讀到這段話時,感觸非常深,覺得好高級。《論語》的前半部分,孔子時常在教導我們要信、要直、要智。一個人學了智、學了仁、學了勇,似乎已經到了學問的終極了。
但是到了《論語》下半部,孔子兜家底兒地跟子路說了一些體己話。他告訴子路,直未必全是好事,仁未必全是好事。
為什麽?如果一個人不好學,不以持久、動態的學習過程來矯正自己,而是剛性地認為仁應該是什麽樣子,直應該是什麽樣子,就會形成一個呆板的生活準則,必定會出大問題。
我覺得這和上一節中子路和孔子的對話是有關的。每一次孔子用案例式教學法討論問題的時候,子路都是第一個站出來,跟孔子硬杠。孔子覺得應該教教子路,給他傳授一些靈活應對事情的方法。
所以這一次,孔子問子路:“你有沒有聽說過六言六弊?”
“言”是美德,“六言六弊”就是六種美德和六種弊端。子路說沒聽過。
孔子說“居!吾語女”,孔子對子路說:“坐下來,我跟你說一說。”
這句話好有畫麵感,是完全生活化的狀態。
接下來孔子對子路說了一段話——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什麽叫好仁不好學?一個人喜歡追求仁德,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人,但是不去踐行,不學習、不進步、不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就是每天嘴上喊“我要做個好人”“我想對所有人好”“我日行一善”。“其蔽也愚”,這個人就容易犯傻。
這種典型人物有很多。《東郭先生和狼》中,東郭先生心好不好?很好。《農夫與蛇》中,把蛇放在懷中溫暖的農夫,是不是好人?是個好人。但這類人犯了一個錯誤:其蔽也愚。他們雖然想做好人,但他們不好學,不知變通,就容易變笨、變傻,成了傻好人。傻好人辦事,有時候結果非常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