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樊登講論語:先進(精裝版)

末之也,已:無處可去也別與虎謀皮

字體:16+-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子路是孔子身邊的一麵鏡子,永遠保證孔子不要犯道德上的錯誤。

關於公山弗擾,在電影《孔子》中,有一場叛亂就是公山弗擾發動的,孔子在城上用滾燙的熱汁澆下去,跟他打仗。

“公山弗擾以費畔”,“費”念“bì”,費縣。公山弗擾占據了費縣的位置,以這個地方為根據地,發動了反叛。發動反叛以後,看樣子他是獲得了一個短暫的成功,於是打算建立自己的政權。

他想招聘孔子,說“你來吧”。

孔子竟然動心了,“要不然咱去看看”。

子路不高興。曾經孔子見南子,子路都不高興,何況這次可能要去跟叛臣合作!

子路說:“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末”就是無,“末之也,已”,可以理解成“難道你沒地方去了嗎”,或者說“這事就算了吧”。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第一個“之”是結構助詞,第二個“之”是動詞,意思是何必去公山氏那個地方呢。

孔子說“夫召我者,而豈徒哉”——他叫我去,難道是白來的嗎?是隨隨便便的嗎?我覺得孔子是在逗子路,他根本沒有認真地去回答子路的問題。孔子有時候“?”子路,隻是為了調侃子路,和子路開玩笑。

“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如果他真的能夠用我,讓我好好地有一番作為,我難道不能夠在東方複興周道嗎?

孔子最後當然是沒去,孔子如果去了那就不是孔子了。

在我看來,這類似於這樣的情形: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會放在麵前,多少會動心一下,在腦海中幻想一下,和周圍的人討論一下,小小地表達一下自己還是有人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