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貨欲見孔子:“義”比“信”更重要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諸途。
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陽貨又名陽虎,是當時魯國最有權勢的人。作為季氏的家臣,他把季桓子囚禁起來,甚至流放出去,從實質上掌控了魯國的政壇。
由於陽貨做了家臣篡位的事情,他在齊國、魯國、晉國口碑都不好,孔子更是排斥他。
陽貨想招攬孔子為自己做事,想見孔子,但是孔子不見他。陽貨想了個辦法:“歸孔子豚”。“歸”是贈送,他讓人給孔子送去一隻小豬。“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根據儒家所倡導的《周禮》,孔子是需要去見陽貨還禮的,得按照禮法來辦事。陽貨用禮的方式來挾製孔子。
這讓我想到北島的詩——“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禮在這裏,成了壞人的手段,成了孔子的束縛。
“時其亡也”,“時”是動詞,“亡”是出門的意思。孔子找了一個時間,趁著陽貨出門去拜謝,結果“尷尬人偏逢尷尬事”,兩個人在路上遇見了。
陽貨對孔子說:“來!予與爾言。”這種語氣是非常難聽的。孔子是當時大家都敬仰的文化大家,陽貨卻對這樣一個知識分子說:“你過來,我跟你說話。”
陽貨說:“一個人有能力、有本事,國家混亂,需要他,他卻不出來做事。你認為這樣算仁嗎?”
曰:“不可。”
這很像是孔子的回答,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陽貨自問自答。
如果這裏是陽貨自問自答,那麽接下來這句“好從事而亟失時”,就是陽貨對孔子說的。“我知道你內心當中是願意出來做官的,但是總是失去時機,你這樣做算是聰明嗎?”“亟失時”的意思就是屢次失去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