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茶路無盡(修訂版)

福鼎白茶毫密布

字體:16+-

一提到福鼎白茶,很多人自然就會聯想到太姥山,主要因為峰巒疊翠的太姥山,“峰前峰後景皆妍,福地春深別有天。”作為美麗的旅遊勝地,聲名在外。其次,在太姥山的鴻雪洞外,發現有古老的白茶樹,它是福鼎大白的前身。

如果細讀一下民國卓劍舟《太姥山全誌》的記載:“太姥山,古有綠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絕,而尤以鴻雪洞為最。產者性寒涼,功同犀角,為麻疹聖藥,運銷國外,價同金埒。”便會發現,卓劍舟所要表達的語意是,在太姥山上,曾經有成片分布的野生白茶樹的古樹群落,毫白葉綠,故把這片古茶樹製成的茶,稱為“綠雪芽”,尤以鴻雪洞前的品質最好。綠雪芽這個名字,在明末即有,當時還是綠茶。綠雪芽的命名,與明末熊明遇被貶福寧道、改造太姥山的製茶工藝有關,具體見拙作《茶與健康》的考證。在這之後,明末周亮工在《閩茶曲》中寫道:“太姥聲高綠雪芽,洞山新泛海天槎。”此時的綠雪芽為什麽聲高?是因為熊明遇把吳中所貴的岕茶的製作技術,帶到了太姥山。我們再來看下,比熊明遇早到太姥山的謝肇淛,他眼中的太姥山的茶是怎樣的?謝肇淛在萬曆四十四年成書的《五雜俎》中記載:“閩方山、太姥、支提,俱產佳茗,而製造不如法,故名不出裏。”謝肇淛講得很客觀,此處的茶青很好,但當地人的做茶水平太差,故外人並不知曉。明末清初,汪懋麟讚美綠雪芽的詩:“貽我綠雪芽,重比南金賈,鉛罌刺茶頌,香鬱敵蘭麝。”是寫於熊明遇離任之後。清代乾隆年間,王孫恭在《遊太姥山記》寫道:“入七星洞,則容成丹井在焉。泉從岩罅涔涔滴井,如掬之,遊人每挹此,烹綠雪芽。”上述文獻裏的“綠雪芽”,至此,還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此時的綠雪芽一定是白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