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主產於福建的政和、福鼎、鬆溪和建陽等縣,雲南景穀縣與台灣地區,也有少量生產。
政和位於閩北與浙南之間的丘陵地區,曆史上曾叫關隸縣。政和五年,嗜茶的皇帝宋徽宗,把自己的年號賜給關隸,此後的政和縣,政通人和,名垂茶史。若從地理區域上分析,古代的關隸縣與建州接壤,也是建州貢茶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和境內,群山環抱,溪澗爭流,白茶茶區的海拔,基本在200~800米左右,主要集中在鐵山、嶺腰、念山、楊源等東部高山區域。良好的高山地貌與豐富的植被,為政和白茶的休養生息,提供了理想的生態環境。政和大白屬於小喬木大葉種,一芽二葉長6.4cm,百芽重50 70g;而福鼎大白(華茶一號)屬於小喬木中葉種,一芽二葉長5.1cm,百芽重23g。因此,政和白茶相對於福鼎白茶,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含量要高出許多,這就是政和大白茶比較醇厚和耐泡的根本原因。
政和大白茶樹,最早發現於政和的鐵山鄉,無論是光緒五年農民魏春生的發現,還是風水先生的發現,一個基本的事實是,茶農在無意間,發明創造了茶樹壓條的無性繁殖方式,保持了優異品種的穩定性,縮短繁殖周期,大幅降低了育種成本,為清代白茶的推廣、種植與興盛發展,創造了極大的便利條件。目前,在政和茶區能夠看到的適宜製作白茶的品種,主要為政和小白茶、無性繁殖的政和大白茶、引進的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由福鼎大白和雲南大葉種雜交的福雲6號以及武夷水仙等。
個人認為,最能代表政和大白茶品質特點的,應是傳統的政和白牡丹。傳統的政和白牡丹,以政和大白茶為原料,而政和大白茶,屬於發芽較晚的小喬木品種,葉片肥厚,內含物質豐富,水浸出物高達42.18%,生物堿的含量高達4.32%。白牡丹,因兩葉抱一芽,芽葉連枝,葉片抱心,葉緣微向葉背垂卷,經沸水瀹泡後,宛似牡丹初綻,故有“白牡丹”之美名。白牡丹的幹茶,色澤灰綠,葉背白毫瑩然,綠麵白底,有“青天白地”之稱。又因萎凋時間久長,葉色漸變,而呈綠葉紅筋,故又有“紅裝素裹”之譽。高級白牡丹,一般采摘明前頭春茶的一芽一葉初展或一芽兩葉初展,幹茶芽多葉少,葉張肥嫩,毫心肥壯,等級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