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冥想5分鍾,等於熟睡一小時(全新修訂版)

佛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冥想鍛煉出來的

字體:16+-

2000多年以前,有個年輕人名叫釋迦牟尼——此時他既沒有悟道,也不是佛,他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對自己的意識,也就是大腦進行訓練。

在釋迦牟尼悟道的那天晚上,他探查自己的意識(意識其實就反映和顯示了他大腦的內在活動)時,發現意識深處既有痛苦的根源,也有擺脫痛苦的自由之路。於是,在之後的40年裏,他的足跡遍及印度北部,向那些肯於傾聽的人傳授如下心得。

如何熄滅貪憎之火,正直生活;

如何看破迷茫之霧,堅守本心;

如何洞見智慧之光,實現自由。

簡而言之,他教授的就是道德、靜觀(mindful,我們也稱之為注意力集中)和智慧。這其實就是佛教修行的三大支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可稱之為幸福感、心理成長和精神價值的實現。

佛不是生來就有的,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打坐冥想,才悟道成佛。

大腦皮層部分掌管道德——簡單而言,道德就是在行為、語言和思想上為自己和他人謀利、避害。在你的大腦裏,道德是由前額葉大腦皮層區采用由上至下的管理方式進行調控的。前額葉指的是大腦最前麵的那部分,緊貼著前額,大腦皮層則是指大腦最外麵的那層皮質。道德判斷會同時受到從大腦底部延伸上來的副交感神經係統以及主導正麵情緒的邊緣係統的影響。

如何學會真正的體驗法——靜觀,或者說是內觀以及專注,實際上探討的是,如何技巧性地關注人類的內在世界和外界環境。你大腦的狀態取決於你到底體驗到了什麽,所謂靜觀就是引領你走向體驗美好事物的大門,體驗它們,並最終把它們轉化為你自身的一部分。

如何有智慧地應對歡樂和痛苦?實現它需要兩個步驟:首先,要搞清楚什麽東西在害你,什麽東西在幫你——換句話說,痛苦的根源是什麽以及如何終結痛苦;然後,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努力擺脫那些害你的東西,加強那些能對你產生幫助的東西。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感到和萬物的聯係更加緊密,能夠更加平靜地對待事物的變化和終結,對歡樂不再那麽患得患失,對痛苦也不再一味地死命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