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做溫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

(一)短期分離

字體:16+-

嬰兒一旦與他人建立起一種關係,那麽,即便是短短幾分鍾的分離,也會讓他備感焦慮。特別是母親或其他的照料者離開嬰兒,嬰兒一般都會尖叫、哭泣、不停地搜尋……

根據短期分離時間的長短,分為兩個階段,嬰兒隨之出現兩種表現,這裏以母親離開為例。

1.抗議和絕望

嬰兒最初的反應是“抗議”。他們聲嘶力竭地要求母親回到身邊。

如果母親出差、生病、死亡,致使分離持續下去,嬰兒就會進入“絕望”階段。這個階段的反應非常劇烈,無異於成年人麵對親人亡故的心情:悲傷、絕望、無助。當母親返回或者有返回的跡象時,嬰兒很可能勃然大怒—此刻的憤怒源自絕望和無助。他們會哭得非常憤怒,仿佛在說,“你怎麽能離開我?!”“你怎麽能扔下我不管?!”“你怎麽能拋棄我?!”

當嬰兒逐漸認識到,不在眼前的物體依然存在著,痛苦反而會加劇。因為他們知道—媽媽在某個地方,但不和我在一起。

2.超脫

如果這樣的分離持續了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孩子就會進入所謂“超脫”階段。他們表麵上似乎已經適應了分離,恢複了往日的正常生活,該吃就吃,該睡就睡,該玩兒就玩兒,然而,事實上他們已經在心裏放棄了希望,不再奢求媽媽可以回到身邊了。

因此,與其說是超脫,不如說是放棄。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友好地對待周圍每一個人,可是,他們不願意跟這些人形成什麽關係。原因很簡單—害怕再次失去。他們不想再去體驗那種曾經“失去”媽媽的痛苦。

這個時候,如果媽媽回來了,重新出現在孩子的麵前,孩子會很難注意到媽媽的出現,即使注意到了,也會表現得幾乎不認識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