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職業心理與測評

第三節 職業倦怠的測評工具

字體:16+-

在職業倦怠的研究中,職業倦怠的測量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早期的研究是針對服務行業的,如醫護人員、學校教師、警察。但從20世紀70年代末,研究的重點就轉移到如何對職業倦怠進行有效測量上,即自陳式問卷的編製和使用。

國外職業倦怠的測量量表可以分為三類:厭倦倦怠量表、馬勒詩倦怠量表和奧登伯格倦怠量表。厭倦倦怠量表(Burnout Measure, BM),由派因斯和阿倫森(Aronson)開發,由厭倦量表(Tedium Measure)發展而來。該量表包括21個項目,測量個體在身體耗竭、情感耗竭和心理耗竭三方麵的倦怠程度,每個方麵包括7個項目,所有項目采用七點計分(Pines & Aronson, 1988)。三個部分的得分相加,得到的總分即可反映個體倦怠的程度。派因斯認為BM量表是一個一維的職業倦怠測量工具,可適用於所有職業群體。有研究表明,由於BM量表的表述並不特指與工作相關,因此用BM量表來測量職業倦怠有很多的局限性(Schaufel, 2001)。恩茲曼(Enzmann)的研究也表明BM量表並未反映出派因斯對倦怠的定義,它隻反映了職業倦怠的特定方麵,應用於不同職業群體的靈敏度不高,要作為通用倦怠測量工具,還需要進一步的修訂。馬勒詩倦怠量表(Maslach Bumout Inventory, MBI)共有3個版本:服務行業版(MBI-Human Service Survey, MBIHSS)、教育行業版(MBI-Educators Survey, MBI-ES)和通用版(MBI-General Survey, MBI-GS)。MBI-GS主要從3個維度(衰竭、疏離、無效能感)測量職業倦怠,它包括3個子量表:①衰竭(EX),有5個項目;②疏離(CY),有5個項目;③專業效能感(PE),有6個項目。所有項目都在0~6的七點頻率評定量表上計分。3個子量表的得分相互獨立,不能相加。奧爾登伯格倦怠量表(Oldenburg Bumout Inventory, OLBI)由艾賓浩斯(Ebbinghaus)和戴莫奧替(Demerouti)開發。戴莫奧替認為,成就感低落不應該作為倦怠的一個獨立維度,因此, OLBI隻包括兩個維度:衰竭(exhaustion)和疏離工作(disengagement from work)。其中,耗竭被定義為過度的體力、情感和認知緊張。疏離工作維度是指對工作的疏遠。對工作目標、工作內容以及整個工作的消極態度,衰竭和疏離是所有職業群體倦怠的普遍特征,因此,戴莫奧替認為, OLBI量表可以適用於所有職業群體。克裏斯騰森(Kristensen)在批判MBI的基礎上,編製了哥本哈根工作倦怠問卷(Copenhagen Burnout Inventory, CBI),該量表由3個分量表組成,即個體的工作倦怠(6個項目)、與工作相關的工作倦怠(7個項目)以及與服務對象相關的工作倦怠(6個項目)。克裏斯騰森用PUMA(Project on Burnout,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分析了CBI的信效度。結果表明, 3個分量表具有很高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和良好的效度,已被翻譯為8種語言,在許多國家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