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裏斯特(Siegrist)從社會交換理論的角度提出了工作倦怠的“努力—回報模型”。他指出,當“投入”超過“產出”時,個體往往容易產生工作倦怠。布瑞西(Brissie)等人也發現,教師的個人回報感越強,工作倦怠水平越低。20世紀80年代,隨著職業倦怠的概念逐漸明晰,研究者開始對職業倦怠進行定量研究,並將編製的量表廣泛應用於社會服務行業,如教師、社會工作者、醫務人員。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