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鄉插隊前,我也在北京的八寶山參加過“遺體告別”儀式。但到了陝北之後,才發現整個死亡和喪葬儀式,竟是那樣生動和多彩。當時我年齡小,作為“知識青年”也很無知,沒有多少民俗學、人類學的知識,因此未對當地的葬俗好好記錄和研究,但有幾件事情印象非常深刻。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我當時完全理解不了:
第一件事情是我當赤腳醫生[4]時,村裏一個兩個月大的嬰兒得了痢疾,我和老鄉抱著嬰兒趕往集鎮上的衛生院,但孩子終於不治。回村路上,老鄉直接把嬰兒的屍體扔到山溝裏喂狼了(當時陝北還有很多狼)。第二件不能理解的事情,是當地人死後要穿7身以上的“老衣”[5],有錢的可能會穿13身之多。當時整個陝北都非常貧困,很多人一輩子穿的都是自家做的土布衣,買不起合作社裏的“洋布”,卻在死後穿上了“的確良”“條子絨”“毛嗶嘰”[6]。第三件是做喪事時,與逝者感情牽絆較少的人,往往會假哭,大家心知肚明,似乎並不特別在意。葬禮上的吹鼓手竟然還會吹起歡快的曲子,甚至《大海航行靠舵手》這樣的革命歌曲。
今天,當我再回想這些當時不能理解的葬俗時,才知道那裏麵包含著太多的東西。正如學者郭於華所說:“民間傳統的喪葬禮俗告訴我們,死亡,並不是絕對的虛無和寂滅,不是永恒的不在,而是另一個世界中的存在,另一種形式的生存,或是再生的準備階段。民間傳統喪葬禮俗及其生死觀念的深層文化內涵是對另一界生存的信賴和對永生的渴求。它們將對死亡的確認和恐懼驅趕到意識界限之外,是人在‘終有一死’的巨大陰影下積極樂觀地活著。”而死亡的儀式,“那是一個由動作、語言、歌唱、眼淚、表情以及需要去感受的氛圍構成的活生生的人生戲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