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棟
課上老師問大家:在自己剛喪失生命跡象後是選擇繼續搶救還是放棄搶救?我的第一感覺是選擇放棄搶救,但我有一絲隱隱的疑慮,總有那麽一絲不甘心。所以到舉手的時候,我先是舉了起來但很快又放下了。萬一有什麽緊急的事情呢?萬一在死前一刻我突然想起來有件重要的事沒做,不甘心就這麽走掉了。《儒林外史》裏的嚴監生在臨死前一直伸著兩個手指硬是不咽下那口氣,先是大侄子問他是不是還有兩個親人沒見著,然後是二侄子問他是不是有兩筆銀子沒分清,最後是他妻子明白了他的心意,油燈裏放著兩株草莖,浪費燈油!挑出一根後,嚴監生才點點頭死過去了。雖說這個故事是諷刺嚴監生的吝嗇,但是也從一方麵說明了人死前還是會有某些很強烈的願望的。小時候經常聽大人說的,有些老人臨死前硬是撐著,就是不閉眼,直到從遠方急急趕回的兒子女兒跑到床前,這才咽了氣。
人生中有件很令人遺憾的事就是沒能見到親人最後一麵,有時候是自己死,有時候是親人死。如果電影中的薇薇安在教授剛過來的時候就咽氣了,她也肯定想再醒過來幾分鍾,讓導師抱著自己讀完《逃家小兔》。醒過來的時候可能會很疼,但嗎啡等止痛劑也不是吃幹飯的。
所以,我有可能選擇繼續搶救,因為我可能希望再次恢複意識(最好身旁再有善解人意的親人),搶救過來一次或是若幹次後,我把想辦的事辦妥了,這當然最好了,然後我就告訴他們別再折騰我了,讓我飛走吧。如果搶救的結果是我變成了Vegetable(這倒是有很大的可能性),那就趕快拔掉那些管子,這具軀殼沒再給我次機會,那我的靈魂才不會讓它拖累呢。
【陸曉婭說】
許棟的文章,讓我想到《最後的擁抱》一書中的一個概念“臨終覺知”。兩位臨床療護專家發現,臨終者在意識或潛意識中,知道自己的生命將要結束,但如果有些事情還放不下,往往就不會“撒手而去”。而這些心願一旦達成,死亡也隨之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