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課前,隻看了一半電影,一是因為最近課程太緊張,但或許這隻是個借口。實質上是這個電影太真實,真實到令人心痛。
初中和高中時期,我已經近距離“接觸”過兩次癌症。我看到薇薇安就如看到我已逝的親人,我理解她的痛苦,深刻地。
還記得薇薇安在說自己名字時,開始是:薇薇安·貝寧,文學博士……但是到後來變成了:B-E-I-N-I-N-G。看到這裏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幾年前:爺爺病重時有一位老鄉從老家趕來,抓著爺爺的手說:“老支書我來看你了。”雖然當時我還小,但那一瞬間的感動我至今記憶猶新。聽了好幾天護士喊著的冰冷的名字甚至病床號,今天爺爺又一次變成了老支書——多麽親切、多麽溫暖。
整整一節課我都沒有發言,因為我覺得電影已經把我想說的一切都說了。
關於是否選擇搶救的問題。父母當年的選擇是:不搶救。對,也許對於爺爺、外公來說,最幸福的是在家裏度過了最後幾天。每天看著兒女、孫子們圍在他身邊。還記得有一次我和兄弟姐妹們逛街,在回來的路上我們順便為爺爺買了隻烤鴨。回到家,爺爺很反常地坐起來,吵著要吃烤鴨(說反常是他那段時間隻喝粥,因為對什麽都沒胃口)。雖然隻吃了一點點,但是我們真的好感動,甚至家裏都為這事沸騰了一天。好多溫暖的回憶偶爾還會出現在腦海裏。
我有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其實偶爾的聊天中,我們似乎已經涉及了老人臨終怎麽辦的問題,我很清楚如果他們麵對選擇,肯定是——不搶救!他們聊天也會提到某某人多麽多麽長壽,某某人又走得太早,有時也會突然感慨一聲:“活那麽長幹啥?連累了子女。”這時候我就會撲在他們懷裏撒嬌:“怎麽會呢?我會照顧你們一輩子的。”記得初中語文老師曾經說過,人的愛天生就是向下的,父母對子女、祖父母對孫子……但是向上的愛就很難,這也是為什麽孝順會成為人們所讚頌的品德,而愛子女卻沒人會過分強調(反而近幾年人們開始探討是否關愛子女有點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