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影像中的生死課

滿足與生命的意義

字體:16+-

在電影中,渡邊曾經兩次唱起這首《生命多短促》: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談戀愛吧,趁紅唇還沒褪色前,趁熱情還沒變冷,誰都不知明天事……一次是在夜總會裏,邊唱邊流下哀傷的淚水,一次是雪夜中在公園的秋千上,歌聲平靜而滿足。

該怎樣解釋渡邊的變化,又怎樣看待他臨終前修建公園的行為?

在某一輪課上,我與學生有這樣一段對話:

Z同學說:我很奇怪,為什麽渡邊死之前會建公園?如果是我,會向喜歡的女孩表白,或者與父親待在一起,或者看自己喜歡的電影。

陸:是啊,其實渡邊可以有很多選擇,哪怕是老婆死了,孩子和他有隔閡,他也可以去選擇享受美食,觀賞美景什麽的,那他為什麽會把建公園當成生命中需要完成的事情呢?

Z同學:我感覺沒什麽獨特的意義,就是為了安慰自己。

陸:他為什麽需要安慰自己?

Z同學:他覺得自己一輩子沒做什麽像樣的事情,正好有一件事需要做,他就做了。好像做了,畢生的追求就達到了。

陸:你說他要安慰自己,原因是過去沒有好好做過事,沒法給自己交代。他建公園的動機是告慰自己。如果他的一生很充實很豐滿,做過很多類似建公園的事兒,或者很好地發揮了自己,那他得了絕症後,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Z同學:我猜不出來。

陸:看上去建公園這件事是為了別人,但當你說安慰自己時,看來他也是為了自己。好像建公園這件事讓他與自己的內心、與他人、與這個社會有了新的聯係?

L同學:作家帶他去風月場所,但我們看到他很被動,並沒有享受。這個人好像沒有什麽愛好,他不知道做什麽才會讓自己開心快樂。所以他把目光從自己身上轉移到他人身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