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法
分層隨機抽樣簡稱分層抽樣(stratified sampling或hierarchical sampling)。具體做法是按照總體已有的某些特征,將總體分成幾個不同的部分(每一部分叫一個層),再分別在每一部分中隨機抽樣。它充分利用了總體的已有信息,因而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抽樣方法。
對於一個總體究竟應該如何分層,分幾層,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總的一個原則是,各層內的變異要小,而層與層之間的變異越大越好,否則將失去了分層的意義。例如,從某綜合大學抽樣調查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根據以往的研究結果,文科與理科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有顯著差異,因而進行分層抽樣時就按文、理科分為兩層,或分成文、理、交叉學科三個層次。有些複雜問題,常常還需要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層標準進行分層。例如,以兒童為對象,進行心理實驗研究時,要考慮到遺傳、環境、年齡、性別等對兒童有影響的各種因子,在選取樣本時,應該按照這些因子進行多個分層標準的分層抽樣。美國心理學家韋克斯勒(Wechsler)1966年編製的幼兒智力量表(WPPSI),抽樣時曾考慮到6個分層標準:①年齡(4歲~6歲半,每半歲為一組);②性別;③種族(白人與非白人);④地區(東北部、中北部、西部、南部);⑤家長職業(8種職業);⑥城市與農村。這樣,先按年齡分成6個年齡組,每組又按性別分為男女各半,然後再考慮種族、地區、家長職業、城鄉等繼續分層。日本1967年修訂WPPSI時,認為日本國情與美國不同,因此隻按年齡、性別、地區三個標準進行分層。可見分層標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使是同一個研究課題,在不同的條件下,用什麽標準進行分層以及對於每一個分層標準應當分為幾層均需視具體情況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