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日製遠程教學研究:“互聯網+”時代中國邊遠、民族地區教育創新模式

第一節 “互聯網+”正引發一場遠程教育革命

字體:16+-

一、曆史上的幾次教育革命

什麽是革命?革命一詞從不同的認識角度出發有著不同的解釋。美國I.伯納德·科恩(I.Bernard Cohen)認為,“在政治意義上逐步采用‘revolution’一詞,用來表示一個周期性的過程或盛衰現象,含有返回到先前某種狀態的意味,最後又含有‘推翻’的意思”[1]。《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革命就是“根本改革”,“破壞舊的生產關係,建立新的生產關係,解放生產力,推動社會的發展”。革命是推動事物從舊質變為新質的根本性變革。曆史上,教育領域發生過多次革命。不同的學者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了不同劃分。

(一)埃裏克·阿希比的四次教育革命論

英國著名曆史學家埃裏克·阿希比(Eric Ashby)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提出了人類曆史上發生過“四次教育革命”的論斷。據美國卡內基高等教育委員會於1972年發表的專題報告,即《第四次革命——高等教育中的工業技術》介紹,1966年,埃裏克·阿希比在以色列技術學院做了題為“教育中的技術學”的報告,首次提出“在教育的漫長發展史上產生過四次智力革命”。他認為,第一次革命將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從家庭或家族手中轉移到專業教師手中,使教育成為一種“集體行為”;第二次革命將書寫作為教育工具;第三次革命是印刷術的發明;目前,我們正麵臨第四次教育革命。這場革命源於21世紀人們在教學上開始采用的新技術,像電視、錄音機、程序教學、計算機等。

(二)阿蘭·柯林斯的二次教育革命論

今天的學校教育產生於工業化社會,帶有顯著的工業化社會特征。隨著人類社會由工業化社會邁向信息社會,美國認知學家阿蘭·柯林斯(Allan Collins)教授敏銳地洞悉,人類教育將發生一場新的教育革命。他從傳統學徒製、認知學徒製的角度,將人類教育分成三個時期,即學徒製、大眾化的學校教育和終身學習,並由此推斷第一次教育革命是從傳統學徒製到學校教育,第二次教育革命是以認知學徒製改造現行學校教育。這三個時期的教育特點鮮明:學徒製時期的教育非常個體化,資源密集,參與性強;在學校教育階段,教育麵向大眾,效率高,官僚化;在終身學習時期,教育變得高度交互,是客戶定製的由學習者自己控製的教育。[2]阿蘭·柯林斯教授的這一觀點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