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坐飛機由康定返回成都那天,晴空萬裏,從飛機舷窗向外遙望,一座座矗立的高山,蜿蜒起伏,層巒疊嶂,綿延數百千米,奇偉壯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一座天然屏障,將生活在康巴高原狹穀中的康定人與外麵的世界截然分開了。難怪2002年全日製遠程教學開通之時,現為康定中學(簡稱康中)校長的陳軍激動不已,他說:“直播式遠程教學的開通,使地處偏遠山區、康巴高原的康定中學學生也能原汁原味地同步聆聽幾百千米外四川一流的成都七中教師授課,享受百年名校的優秀教育資源。這就一下子縮短了地區和距離造成的差異,提升了康定中學課堂教學的品位。”[1]全日製遠程教學給康定中學帶來的改變是前所未有的。沒有到過康定的人,恐怕難以體會到陳校長當時的激動心情。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澳大利亞住在沙漠裏的一群師生也感受到信息技術給他們帶來的驚喜。2002年,澳大利亞一位叫馬丁·多基馬(Martin Dougiamas)的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開發出一個開放的平台——MOODLE(國內譯為“魔燈”)。在這個平台上,學生不僅可以得到教師的講義等數字資源,還可與教師在線互動、在線作業和測試,有效解決了沙漠中的學生乘飛機上學不便的問題。這一開放平台迅速普及,受到世界各國中小學師生的歡迎。有人甚至將“魔燈”的教育應用視為正在發生的教育革命的開端。
無論全日製遠程教學,還是“魔燈”,背後無不透射出“互聯網+”的光芒。什麽是“互聯網+”?“互聯網+”是前幾年我國企業界首先提出的一個概念。有人認為,“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高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也有人認為,所謂“互聯網+”就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等)在經濟和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過程。還有人認為,“互聯網+”的本質是“互聯網2.0+創新2.0”的經濟創新模式。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這標誌著“互聯網+”正式被納入國家頂層設計,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戰略。“互聯網+”,不僅是技術上的“+”,也是思維、理念、模式上的“+”,其核心是以人為本、聯通一切、融合創新。“互聯網+”具有以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