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一條十分艱辛的發展道路
我國選擇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道路缺乏理論研究與實踐基礎。以信息化帶動邊遠、民族地區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是我國基於本國國情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的必然抉擇。有學者認為,信息化的關鍵作用在於實現教育的蛙跳式即跨越式發展。[23]跨越式發展,是一種超常規、創新型發展,是指“落後者”通過某種特殊發展方式與發展模式,對“先行者”走過的某個發展階段的超常規趕超狀態和行為。“落後者”隻有跨過“先行者”的某個發展階段、某種發展水平才屬跨越,而快速發展和快速跟進並不等於跨越式發展。我國選擇跨越式發展這種特殊發展道路,是由我國教育的整體發展進程,以及貧困地區的經濟困境、現實條件和發展訴求所決定的。邊遠、民族地區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除了麵臨由原始文化向知識文明、由“知識隔離”到知識極大豐富的跨越外,更重要的是實現由“教育起點公平”向“教育結果公平”的跨越。然而,我國這條跨越式發展之路的選擇,缺乏理論依據,在國際上也沒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鑒。
我國提出“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戰略是有深刻曆史背景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麵臨既要加快信息化又要完成工業化的雙重任務。麵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在2000年10月召開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黨中央明確提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做出了“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部署。後發國家選擇以信息化促進國家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是一種國際趨勢。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一些學者、機構就開始探索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道路。國外在這方麵也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到2002年,十六大明確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我國工業化和整個國家現代化的戰略選擇。這些戰略部署,直接影響到教育決策。2002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將“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寫入其中並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於我國未來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後來出台的一係列相關政策舉措的依據和邏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