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企業動態能力的內涵
動態能力理論框架的源泉主要來自於一些學者這樣的認知:戰略理論充滿了各種各樣分析企業層麵的戰略以使其持續並保衛現存的競爭優勢,但是缺少分析為什麽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一些企業建立了競爭優勢而其他的並沒有的戰略理論。因此,動態能力理論分析了在快速技術變化的環境裏,私營企業是如何進行財富創造和獲取之來源和路徑(Teece, Pisano & Shuen,1997)。在本研究中,動態能力專門特指商業企業所具有的動態能力。
自從他們提出動態能力以來,大量學者對動態能力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研究,學者們對於動態能力的定義及主要觀點匯總在表2-1所示。
表2-1 動態能力的定義及主要觀點
續表
續表
根據上麵的文獻,可以發現最主要的兩個研究是Teece 和Eisenhardt分別在1997年發表的論文《動態能力和戰略管理》(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以及《動態能力是什麽》(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前一篇文章主要從動態能力的建造、構建與重構功能來說,解釋了動態能力對企業的功效;後一篇從學習角度闡釋了如何形成動態能力。但是正如Zahra(2006)所言,由於動態能力作為戰略領域研究持續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理論工具,學者們紛紛根據自己的研究需要對動態能力概念進行具體操作化處理,使其在實證研究中更加具備可實現性,從而達到各自的研究需要,造成了研究統一性的破壞與混亂。因此,對企業動態能力的重新定位要體現在對動態能力的認識層次上。首先我們通過對動態能力與資源、能力、核心能力的比較進行動態能力實質的闡釋。我們認為應該分階層來理解企業的資源、能力、核心能力與動態能力,其中,企業資源和能力分別是企業的零階能力和一階能力,核心能力是企業二階能力,發展企業二階核心能力的關鍵是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導向整合企業資源與能力。進一步而言,動態能力的實質是企業為了快速地對外界環境變化做出反應而改進、更新、重構和重新創造資源、能力與核心能力的行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