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企業動態能力論:企業家的創新視角

1.2 研究意義

字體:16+-

1.2.1 理論意義

本研究選取動態能力理論研究企業在動態環境下的持續成長問題,是對企業成長理論的進一步深化與補充。同時,也是對動態能力理論研究的進一步拓展,是對資源觀理論的繼承和延續。接下來將從對企業成長理論的深化以及彌補現有動態能力理論研究的不足兩個方麵介紹本研究的理論意義。

1.對企業成長理論的進一步深化

企業是創業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斷成長,提供了就業機會,創造了社會價值。如微軟、思科、Google,中國的百度、騰訊、阿裏巴巴、如家這些一流的企業都是從很小的新創企業逐步適應環境變化,最終成長為大企業的。學術界對這種現象開展了深入研究,如Penrose(1959)最早研究了企業的創立方式,並分析了企業成長的動力與機製,從此學術界拉開了以企業成長為主題的研究。鄔愛其和賈生華(2007)在總結文獻的基礎上認為目前主要存在著內部成長、並購成長和網絡化成長三種基本的企業成長方式和機製。具體到企業成長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1)從企業家個體層次研究企業成長

一些學者從企業家個體角度研究創業企業成長。如Sandberg和Hofer(1987)認為企業績效主要是由企業創始人、所實施戰略和所處行業結構所決定的。他們著重分析了企業創始人在企業成長過程的學習代理人角色。Chrisman和Hofer(1998)則進一步提出可以從企業家-行業結構-業務戰略-資源能力-組織係統這一邏輯鏈條來分析企業的成長。Ostgaard和Birley(1996)以英國159家個人擁有的企業為研究對象,探究了企業家個人網絡與增長績效的關係。研究表明,企業家個人網絡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Baum,Locke和Smith(2001)基於戰略管理理論、組織行為理論、組織理論和創業理論構建了企業成長的多維度模型。研究發現,企業家能力、成功動機和競爭戰略是企業成長的直接驅使因素,而企業家特征和環境因素則是間接驅使企業成長的因素。Ensley,Pearce和 Hmieleski(2006)引入環境動態性,討論其在企業家個人的領導方式與企業績效間的調節效應。研究發現,在環境動態性比較高的狀態下,變革型領導方式更加有效;在環境動態性比較低的條件下,交易型領導方式更加有效。因此,創立新的企業是企業家精神的延伸,企業家是企業創建階段的學習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