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企業動態能力與績效間關係直接效應的研究
在Teece,Pisano 和Shuen(1997)發表的《動態能力與戰略管理》一文中,他們通過發展動態能力理論來分析企業財富創造和獲取的源泉,從而解決企業獲得以及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辦法。自從Teece,Pisano 和Shuen(1997)提出動態能力理論以來,許多學者以國際化企業、創業型企業和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動態能力與績效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探索。
一些學者對於國際化過程中企業動態能力與績效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如Jantunen,Puumalainen,Saarenketo和Kyl?heiko(2005)通過對217家製造型企業和服務性組織進行調查,研究企業家精神導向、動態能力與國際化績效間的關係,發現企業家精神導向對動態能力以及二者對企業的國際化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提出企業家精神導向和動態能力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潛在來源。Augier 和Teece(2007)強調了組織常規與組織能力的重要性,實證研究發現於組織常規與組織能力對企業的國際創業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Wu(2007)以台灣地區高科技企業為例,研究資源、動態能力與績效間的關係。具體而言,資源主要由企業家的商業經營技能(Know-how)、創業者資本和內部管理能力組成。動態能力有資源整合能力、資源重構能力、學習能力和快速反應變化環境的能力組成。績效指的是企業前兩年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研究發現具有整合與重構功能的動態能力對財務績效有顯著的影響。具體而言,這些高科技公司所擁有的資源對其績效有顯著影響,並且這種影響是通過動態能力的中介效應傳導而成的。
一些學者對於創業型企業動態能力與績效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如Borch和Madsen(2007)以235 家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創新與成長的策略,提出了有利於中小企業占據優勢創業位置的四種動態能力,包括內外部配置與整合能力、資源獲取能力、網絡能力與戰略性路徑結盟能力,研究發現動態能力與企業創新戰略具有顯著關係。Newbert(2005)也認為動態能力能夠幫助創業型企業較容易取得與配置資源。Arthurs和Busenitz(2006)認為如果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企業具有動態能力,其創業行為較有競爭優勢,能在股票市場上獲得較好的績效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