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族高等院校體育教程

第二十六章 仫佬拳

字體:16+-

第一節 仫佬拳概述

一、仫佬拳的起源

仫佬拳是仫佬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拳種。仫佬拳作為武術中的一種類別,它與漢族或其他一些少數民族通行的“技擊”或“國術”有著共同的內涵。可是,仫佬拳無論從形式與內容、動作與方法或編拳的原理和操作的要領,它都與現行的武術套路有著明顯的差別,具有顯著的民族特點和風格。

仫佬拳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一種以提高搏鬥技能為主旨而又能獲得健體延壽之益的古老的體育運動形式。仫佬拳到底起源於何時,何人創建,曆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很難考證。然而仫佬族因是散居,現居麻江境內的主要有文、李、朱等姓氏,其中以文姓人口比例最多,故此處所講仫佬拳以文氏為主。

二、仫佬拳的特點

仫佬拳的特點,不僅在名稱及風貌方麵與其他民族的拳術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在形式、內容、技巧等方麵,都具有地方民族的顯著特點與風格。

(一)套路及動作名稱上的特點

仫佬拳手法樁法步法動作及套路多用仫佬話命名(但現在懂仫佬話的老人大多已去世,僅在世的兩位老人也因年事過高語言表達不清)。現在保存下來的名稱已經譯成漢語,部分名稱借用了漢族拳術和苗拳名稱,如“岩鷹顛雞”“連環掃地”等。這些漢名,大都是拳師到外麵傳教時學來裝飾門麵或外族拳師到仫佬區傳教而留下的,這些漢名與現今漢區苗區同名的手法動作是比較相似的。不過其使用方法與技巧,又不一定是照搬外族的,而大都根據本地地形、地物和拳師等方麵的條件作了一定的改造。已具有一定的仫佬族特點了。

(二)技擊手法及教門規矩上的特點

仫佬拳在技擊手法上少有先攻他人的動作,而是防中有攻,以防為主,明顯地反映了仫佬族人民在曆史上長期受壓迫、受歧視,隻求安身保命,不思擴張侵犯的民族心理特點。仫佬拳有“二十四攻,三十六防”之說,還有“兩防一攻三變五合”之技巧。從中可以看出,防多於攻,先防後攻,防中有攻。不過從這些手法技巧中還可以看出,仫佬族人民機智靈活、堅忍頑強的特點。這些技擊手法既是拳師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又是仫佬族人民機智勇敢和堅毅頑強精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