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健康概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也逐步認識到健康的體質是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石。
一、健康新概念
人類健康概念的產生和正確健康觀的確立,是經過了一個長期的曆史演變過程而逐漸形成的。曆來人們認為健康就是軀體無疾病、無傷殘和不適症狀。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在其章程中明確提出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衰弱,而是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性上處於完好狀態。”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重新修改公布了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而且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隻有具備了上述四方麵的良好狀態,才是一個健康的人。”這是一個完整而又科學的健康概念,它對人類的健康狀態作出了準確的判斷,而且對人類健康內涵的理解更加深刻。
(一)健康的標準
健康專家結合現代生活實際,提出了人體健康的標準,包括身體和心理的健康。身體健康可用“五快”來衡量。即:
快食。快食並非狼吞虎咽,不辨滋味。而是指吃飯不挑食、不偏食,吃飯時感覺津津有味。如果出現持續性無食欲狀態,則意味著胃腸或肝髒可能出現毛病。
快眠。上床後能較快入睡,睡眠舒暢,睡醒後頭腦清醒,精神飽滿,睡眠質量好。神經係統興奮與抑製功能協調,內髒無病理幹擾,是快眠的重要保證。
快便。能快速地排出大便且感覺輕鬆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種良好感覺,便後沒有疲勞感,說明胃腸功能良好。
快語。說話流利,頭腦清楚,思維敏捷,沒有詞不達意的現象,且中氣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快行。行動自如、協調,邁步輕鬆、有力,轉體敏捷,反應快速,動作流暢,證明軀體和四肢狀況良好,精力充沛旺盛。因諸多疾病導致身體衰弱,均先從下肢開始,人患有內髒疾病時,下肢常有沉重感;心情焦慮,精神抑鬱,則往往感覺四肢無力,步履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