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觀點哪種正確呢?意誌是有原因的還是無原因的呢?我們用原因表示一個或一組前提條件,沒有它們現象就不會出現。科學家是通過揭示事物的不變前提或原因來解釋事物的。他說明事物在同樣的條件下會始終采取同樣的方式運動,承認世界上所有現象都服從於因果律,它們的存在和活動都有一個理由,承認這點是他進行科學研究的先決條件。那麽,人的意誌(或更廣義地說,人的精神)也是這樣嗎?人的精神也有前提,且依賴於這些前提嗎?思想、感情、意誌都有其原因嗎?或者說,它們依賴於一些別的事物嗎?
科學自然要肯定地回答“是”。它的理想是解釋世界,而除非事物的發生都依從規律,除非運動中存在著一致性,解釋才有可能。即使在我們不能發現不變前提或原因的地方,我們也可以想象這些前提是存在的。
對精神活動的研究看來同樣展示了這種活動的一致性。在同樣的條件下會出現同樣的意識狀態,在同樣的前提下會跟隨著同樣的結果。首先,我們說,要具有人的意識,必須生來就具有人的心靈、人的感覺能力以及觀念、感情和意誌能力,從生物學上講,必須有一個人的大腦、人的感官和身體。在某種意義上,所有人都同樣地依賴於他們從種的遺傳所得到的意識本性,人要在這個世界上思考、感覺和意欲,在一定程度上必須依賴他所承繼的精神和物質的曆史條件。
而且,人不僅從遺傳得到族類的一般性質,而且從遺傳得到自己直係祖先的特殊性質。正像一個人可能遺傳到一個強健或較弱的大腦,完善或有缺陷的感官一樣,他也可能從他的民族或祖先繼承特定的思維、感情和意誌方式。總之,如果我們把所有精神傾向或能力、機能都歸之於性格這一術語的名下,我們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這個性格依賴於整個過去。正如特恩多所說:“人們普遍承認,今天的人是過去無數世代的產兒,他的生理和心理素質都是從那遠不可測的過去開始、逐漸地在曆史上形成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