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動可以逐漸變成那不會輕易改變的行為習慣,這時就形成了性格。約·斯·穆勒說:“性格就是一個完全成形的意誌。”這裏的意誌意味著“一種以堅定穩固和適當的方式對待生活中各種重要事態的傾向的集合”[3]。因此,我們可以說性格是一個人的天賦傾向和衝動與周圍環境的影響相結合的產物。換句話說,一個人的性格同時取決於他的意誌、本性或氣質,以及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這意味著:(1)一個人生來就具有某些衝動,某一特定的腦組織和神經係統;(2)這些先天的衝動、特定的腦組織和神經係統可以被影響和改造,因此一個人可以被教育成有道德的;(3)一個人要成為什麽樣的人必須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他先天的氣質。
一個人可能先天就賦有豐富的理性和才能,但卻因缺少合適的條件甚至存在不利的條件,而使這些才能得不到發揮,一個本來可以成為體育運動家的人,假如限於環境而得不到適當的訓練,他就成不了材。同樣,一個本來可以成為偉大藝術家的人也會發現由於缺少練習,他的天賦能力削弱了。
所以,我們要形成一個有道德的性格,既需要一種天賦的向善心,又需要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們已經看到,缺少後者會產生什麽樣的後果,但前者也是同樣需要的。一個大腦發育不全的人,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理性的天才。但是,在病態的大腦器官和卓越完善的大腦器官之間還有許多中間等級,這些等級的大腦器官也大多處於良好的生理狀態。有些人似乎完全缺少道德的衝動而必然變壞,有的罪犯天生就是罪犯,精神病學家稱他們為精神錯亂者,這些人通常沒有道德可以依據的衝動。威廉斯說:“現代教養院證明有可能把許多罪犯從他們的罪惡生活中拯救出來,但這些人確實表現了一種貪婪的欲望,一種對惡行的喜好以及一種不好說不可能但也相當難以根除的獸性。那些改惡從善的機會大致相等的人常常表現得相當不同,教養院對少年的改造工作特別證明了這一點。我曾聽過李維曼小姐描述了那裏麵許多少年的情況,證明在他們出生以前就似乎已經被許給魔鬼。我也記得某個孤兒院的女總管所舉的大量事例,說明從幼年起就看到他父母惡行的兒童很容易重複這些罪惡。有一對父母,一個是醉醺醺的妓女,一個是竊賊,他們的三個孩子有一個從很小起就學會了撒謊,另一個成了色情狂,還有一個似乎逃脫了這罪惡的遺傳,但我最後一次聽到他的消息時他還很小。”[4]無論誰缺少道德情感,他都是一個不健全的人,標誌著遺傳退化的開始,如果慈愛的影響不恰好製止或消除這病態的趨勢,他的孩子就會朝這個方向進一步發展,成為一種現實的病態。至於這種病態傾向於罪惡還是瘋癲,這要依生活的條件而定。“當我們通過探討精神錯亂和犯罪這類不健康現象的發生規律,以對這類現象的基本意義進行科學研究時,我們看到這些反常現象並不像通常所認為的那樣互不相幹,而且,通過觀察我們達到了這樣一種理論,正如犯罪學家們一直指出的那樣,罪犯常常來自那些具有精神病、癲癇症等病史,或與精神病有密切關係的家庭,他們許多是心靈不健全、神經機能紊亂,甚至犯有精神病的人,他們很容易死於神經係統的疾病和結核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