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羅韋[1],詹姆斯·克茲爾[2]
導論
可以獲得觸摸動物的體驗,即觀眾接觸、撫摸活的動物或者是給活的動物喂食,是各種麵向社會公眾開放的、非正式的科學場所,如水族館、動物園、科學中心以及其他類似單位共有的一個特征。麵向社會公眾開放的水族館,不管規模大小,幾乎都配有觸摸箱,而且把觸摸箱作為實現其教育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來運行和維持這些極為流行的展覽或項目。水族館之所以有這種投入,是源於這樣一種信念,那就是通過與動物進行接觸或互動獲得的體驗是獨一無二的,它可以增進人們對動物的關愛以及對動物習性的關心,從而喚醒其保護動物的意識。有研究已經表明,對於學習科學來說,這些展覽可以提供一種非常豐富的環境(Ash,2003;Ash,et al.,2008),但觀眾在具有互動性的展覽中究竟是如何與活的動物進行互動的呢?相關研究仍很有限。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美國,現在對在具有互動性的科學展覽中發生的學習與互動進行的研究日益增多(如Allen,2004;Borun,Chambers & Cleghorn,1996;Gutwill & Allen,2010),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努力被付諸證明人們在動物園和水族館中獲得的體驗具有整體價值(如Falk,et al.,2007;Fraser & Sickler,2009)。(圖4-1)
圖4-1 觸摸箱前的觀眾
(注:這些觸摸箱裏盛有太平洋沿岸的各種無脊椎動物)
我們努力的方向之一,就是要明確前來參觀水族館的家庭在參觀觸摸箱時,在互動方麵究竟有哪些常見的套路。這項工作是建立在非常豐富的數據基礎之上的,我們進行了四十一次觀察並對其進行了記錄(通過視頻和音頻),另外還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小組訪談,本章對此進行了描述。[3]我們的分析表明:存在著幾種截然不同而且有時候還會周而複始出現的套路,這些套路混合在一起,構成了觀眾的一係列行動與會話。我們特別把焦點集中在那些最具有普遍性的套路上,這些套路涉及如何與動物進行接觸,以及在與動物接觸後表現出來的一係列行為,我們把其稱為“情況匯報”(debrief)。就像下麵將會描述的那樣,這種情況匯報經常出現。綜合各種數據,我們對這種情況匯報是如何導致了另外一些活動出現的進行了考察,並追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即這種情況匯報是否會導致觀眾家庭的互動活動有所不同,它是不是有可能會讓觀眾的家庭互動變得相對不是那麽強烈。在本章,我們詳盡描述了“接觸—匯報”這種互動活動的幾個變量,並把焦點置於匯報在促進更多種不同類型的其他互動活動上發揮的作用上。接下來,我們討論的則是:對於在這些場景下促進諸如此類的套路的展開,進而促進特定類型的學習的發生來說,情況匯報可能意味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