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普通高中特色建設:謀劃與實施

三、我國高中特色建設政策的基本特點

字體:16+-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高中特色建設政策與實踐走過了將近30年的時間。不論是政策表述,地方推進的方式,還是學校的實踐探索,都呈現出越來越開放的發展態勢。

(一)國家政策是高中特色建設的主要推動力

國家政策在我國高中特色建設過程中一直起著“登高一呼”的作用,1985年到2010年的四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及其所出台的政策文件,為每一個階段的高中學校特色建設提出了新的方向、路徑甚至資源指引。

國家政策成為高中特色建設的主要推動力,與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製相關。中共中央出台文件,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出台跟進辦法,是推動高中特色建設的典型政策運作模式。典型的是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1995年《關於評估驗收1000所左右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的通知》的發布。在全國各地,這種模式通用適用。比如,各省、自治區發布“中長期規劃”後,省市教育行政部門進一步製定具體的高中多樣化具體辦法。

另外,國家政策成為高中特色建設的主要推動力,還表明了國家在解決人才瓶頸過程中的一種戰略焦慮。每一個階段的政策文件,都有一個清晰的線索,即高中特色建設,就是為了解決越發嚴重的“應試教育”困境以及“千校一麵”問題。這些問題抑製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能培養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多樣化的人才需求。

(二)區域教育行政力量的推進作用

在高中特色建設的不同階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整體規劃”工作。在理解國家宏觀政策的基礎上,根據本地高中教育的發展情況,做係統的設計。北京市1989年提出的“全麵育人,辦有特色”的政策是有其自身的邏輯的,描述了學校既要發展共性,還要辦出個性的區域教育生態建設目標。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周期性地評比出“辦有特色”的典型學校,總結辦學經驗,並予以推廣,賦予學校一定的自主探索的權利,等等,使得這一政策對北京高中教育發展有著長時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