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普通高中特色建設:謀劃與實施

二、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建設的政策與實踐

字體:16+-

北京市是較早整體推進特色建設的地區。其政策的沿革和變遷,反映了北京市對普通高中教育基本認識的變化。

(一)1989—1999年:“全麵育人,辦有特色”的政策實踐

與全國各地相似,受單一的學生評價方式和高校招生方式的影響,高中階段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培養目標趨同,造成了北京市普通高中的同質化。可以說,“同質化”與“多樣化”之間的矛盾,是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建設一直謀求解決的矛盾。

1.作為糾正“千校一麵”弊端的政策手段

1989年,北京市教育局在明確提出以“全麵育人,辦有特色”作為全市中學的辦學目標[1],以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擺脫“均衡育人”“平均發展”思想的影響,“改變對學校要求整齊劃一的做法,扭轉千校一麵的狀況”,服務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2]

北京市各區縣隨即將這一目標作為本區縣教育發展的方向。以西城區為例[3]。1989年初,西城區確立“全麵育人,辦有特色”學校建設目標,並於當年10月評選了首批25所“全麵育人,辦有特色”的先進校,1990年又評選了8所。1991年,西城區將校特色建設目標寫入文件並納入“督導評價目標體係”中。

1992年,北京市開始評選“全麵育人,辦有特色”先進校,119中學[4]等學校入選,一些刊物總結了這些學校的特色辦學經驗。

1994年,是北京市“全麵育人,辦有特色”政策實施的第5年。北京市分中、小學製定了《“全麵育人,辦有特色”先進校審定辦法》。同年11月,北京市根據新訂標準及審定辦法,再次評選和認定36所“全麵育人,辦有特色”先進校。隨後,市教育局在順義縣楊鎮一中召開了1994年度“全麵育人,辦有特色”學校表彰會,受表彰的有北京二中、北京順義楊鎮一中、北京廣渠門中學、人大附中、北京通縣六中、北師大附中和東風中學,共七所學校。這表明,北京市的特色辦學進入“規範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