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普通高中特色建設:謀劃與實施

二、區域推進高中特色建設的基本要求

字體:16+-

(一)注重科學性,避免高中特色建設的形式化、表麵化

縱觀我國高中特色建設的曆程,總體上來說是中央引導地方,政策引導實踐。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強力引導下,地方政府積極行動,“辦出學校特色、提高學生素質、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成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製定相關政策文件戰略措施的指導思想。

然而,這種推進方式帶來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後果:過於行政化推進,導致科學性不足;模式過於集中,反而抑製了學校個性;急功近利式推進;注重形式,倚重行政,忽視學術。還有一些地區“打造”學校特色的運動式做法飽受詬病。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理性認識學校特色的形成過程。特色不是想建設就能建設出來的,也不一定是兩三年就能見到效果的。特色的形成要經曆一個自然積澱的過程,很多學校的特色在形成過程中,學校自己也是不清楚的,正如“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因此,保證高中特色建設符合教育發展規律,要避免特色建設的形式化、表麵化。學校特色的建設不能僅僅取決於校長或教師的良好願望,還需要各種客觀條件和機遇,更需要植根於其中的適宜的土壤。比如,學校原有的基礎條件、傳統、校風、教師隊伍素質、生源狀況,等等。遠離學校實際、盲目追求所謂高品位,隻會把學校引入一條違反教育規律、強求“學校特色”的尷尬之路。

(二)強調整體性,麵向區域內所有高中,避免為少數學校服務

1.麵向所有學校

個別學校的特色發展,撬不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這個大係統。唯有整體推進學校特色建設才能更快、更有效地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和多樣化教育的需求。

在區域推進高中特色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要有全局觀念和整體意識,應該從區域高中發展的整體出發,麵向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校,為每一所高中提供發展的機會與空間;不能隻關注某個或某一類學校的發展,甚至是為了打造少數“明星”高中,而有意無意地忽視或無視其他高中發展需求,有的地方甚至簡單地將過去的“重點高中”改頭換麵為“特色高中”,把眾多優質教育資源不斷地投入這些學校中,出現“馬太效應”,造成新的教育資源配置不公。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勢必會製約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有悖於特色建設的初衷,應該引起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