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特色建設”是實現“普通高中學校特色”和“普通高中特色學校”的謀劃、實施、評估過程。
普通高中特色建設從政府層麵來說,是為了推進區域教育優質、生態發展,區域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整體謀劃,係統設計,采取有效舉措,配套資源進行區域內高中多樣化建設,從而促進本區域高中特色發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家長與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如北京市高中多樣化發展的總體布局與舉措[1],再如南京將在未來10年重點建設“綜合改革高中”“學科創新高中”“普職融通高中”以及“國際高中”四種模式的普通高中等都屬於政府區域層麵的高中特色建設。本部分的內容詳見本書第四章。
普通高中特色建設從學校內部工作層麵審視,是指學校立足校內外現狀調研基礎上,以國家與地區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以辦學理念與發展戰略為前提,找準學校特色建設定位,設計特色建設的目標、實施策略與舉措及實施指導與評估的過程,本部分的內容詳見本書第五章。
校長要正確理解普通高中特色建設,除了深刻理解高中教育的共性與個性外,校長還需要:
(一)對高中特色建設的價值理解要到位
對於當前如火如荼的高中特色建設,我們需要冷靜思考高中特色建設的價值問題,要回答:(1)高中特色建設是政策要求,還是學校自身發展內在需要?(2)高中特色建設本身是目的,還是手段?(3)高中特色建設是為了生源競爭,還是為了學生個性發展?(4)高中特色建設是提升學校知名度,還是為了學生發展、教師發展?(5)學生與學校,到底誰的特色更重要?
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具有係統思維,突破二元局限,要把特色建設放在社會大背景下思考(社會需求、政策要求、家長與學生需求、學校與教師發展需要等),放在時間軸上思考(過去、現在與未來;近期、中期與遠期),放在要素框架上思考(主體、類型、結構、階段、路徑、程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