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文化“從內容上看,包括教師的態度、價值觀、信仰、習慣、理論假設和行為方式,即教師的思考、言語和行為。從形式來看,是指教師之間的關係模式和教師之間的聯盟方式。”[1]基於這種文化的“關係—聯盟”概念,教師文化成為影響教師工作與生活的重要因素,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情境。
技術理性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範式與個人主義的教師文化是相輔相成的。個人主義的教師文化從表麵上體現為教師在相互隔離的課堂環境中關著門獨自上課,課後教師相互之間也缺乏實質性的專業交流。“教室隔離”隻是產生個人主義文化的客觀因素,而“專業隔離”才是主要原因。專業隔離更多表現為“教師之間缺乏合作,相互不知道或很少討論各自的課堂教學情況,教師之間避免進行專業評判”。[2]由此導致教師以“短期的、守舊的、自私的言行特征對待工作”。[3]另外,專業隔離也增加了教師在專業上對外來專家的依賴。總之,個人主義的教師文化使教師之間形成了鬆散、淡漠、淺顯的關係模式,教師之間的結盟方式是隨機的、自由的、不穩定的、依據個人業餘愛好結合的。教師認為,專業發展是個人的事,通過個人努力能實現個體發展。因此,教師的行為是“關注他們自己的課堂,關注課程,關注與學生的互動”。[4]
探究合作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範式依賴於合作文化的支持。教師合作文化體現為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幫助、支持與信賴,教師之間的交流不再是表麵化的而是實質性的專業交流。“教師不需掩蓋自己的疑惑、失敗,而是主動地與同事交流,尋求同事的支持。教師之間能夠開誠布公地麵對分歧與衝突,個體的不同意見或分歧能夠得到理解和認可”。[5]由此使教師之間形成了緊密、開放、相互關懷與信賴的關係模式,教師之間的結盟方式是穩定的、持久的、根據專業興趣結合的。例如,教師學習社群、教師研究小組等就是合作文化下的結盟方式。教師認為:“專業發展是教師社群所有成員的目標,作為社群成員,教師在個人發展的同時,還有義務促進同事的發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