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三個方麵討論和比較這兩種教師教育觀的理論基礎。
1.技術理性主義與反思性實踐認識論
技術理性主義源於啟蒙運動對科學和理性的推崇,它在19世紀上半葉產生的實證主義哲學中找到了歸宿,是實證主義的實踐認識論。實證主義認為,實證科學不僅僅是知識的一種形式,而且是知識的唯一源泉。實證主義主張用科學的知識和技術來控製人類社會,因此,專業(professions)被視為應用新科學以實現人類進步的工具。在技術理性主義的指導下,教學實踐被視為應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活動,而這些知識和技能來源於科學的理論。
反思性實踐認識論的核心概念是反思。早在20世紀30年代,杜威把反思視為一種專門的思維形式,認為反思起源於直接經驗情境中所產生的懷疑和困惑,反思會引起有目的的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行動。反思具有連續性的特點,其目的是得出結論。因此,杜威將反思定義為“對於任何信念或假設性知識,根據其基礎和進一步的結論,去進行積極的、堅持不懈的和認真的思考”。[1]杜威認為反思開始於一些疑惑、猶豫、混亂和精神困惑等,稱為反思前情境,它提出一些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尋找、搜索和探究的行動,回答或解決上述一係列問題,得出清晰的、一致的、確定的結果,這是反思後情境。杜威把反思分為五個階段:①暗示,並在暗示中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法;②智性化,對感覺到的困惑和困難進行界定;③假設,對問題進行觀察形成推測;④推理,對形成的假設進行認真的推敲;⑤驗證假設,通過行動對假設進行檢驗,以得出實證性的結論。[2]
肖恩認為,在複雜多變的專業實踐中,“問題”不是既定的,專業實踐的首要任務是找出問題。由於專業實踐的情境化,人們無法用統一、標準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需要在行動中反思,需要對行動進行反思。所以,專業實踐不是簡單地應用科學和技術來解決問題、實現目標,而是一種反思性實踐。在反思的過程中形成知識,這種“行動中的知識”或“實踐知識”是緘默的、隱性的,是專業實踐的基礎。反思性實踐認識論把實踐知識置於重要的地位,認為專業實踐活動是產生知識的源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