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教師教育曆史上最早出現的一種對立的思想就是教師的自由教育與技術性教育。
根據紐曼的觀點,“自由教育”是心智、理智和反思的操作活動,以心智訓練、性格修養和理智發展為目標。[1]而“技術性教育”限於某個特定的狹窄的目標,所傳授的知識具有特殊性和經驗性,是“實用性”的教育。[2]赫欽斯認為,“自由教育或普通教育”是純粹對真理的追求,而“技術性教育”是為人們所從事的事業做準備。[3]美國曆史學家博羅曼(M. L.Borrowman)的解釋是,“技術性教育”是培養個體使其能有效地從事專門化的技術性工作,“自由教育”是培養個體有能力係統地思考其職業和其他事物所蘊含的深遠意義。[4]總之,“自由教育”強調的是理性和真理,“技術性教育”則是職業的準備。
教師教育的自由性與技術性之爭源於19世紀30年代的公共教育運動。公共教育運動的開展使得美國初等學校得到長足的發展,由於強迫教育的實施,大量的兒童湧入公立學校,此時美國麵臨著教師數量奇缺的巨大挑戰。公立師範學校(normal school)由此應運而生,這意味著師範學校的使命和任務是培養大批量的教師,這也決定了師範學校“隻有通過成為培養教師的工廠來履行其社會效率功能”。[5]對未來教師實施技術性教育成為師範學校的必由之路,而此時的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對未來教師實施的是自由教育,二者形成了對立。
二者論爭的核心問題是“教師教育的目標是什麽?”自由性的教師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個體和公民,訓練未來教師的心智,使他們學會思考。技術性的教師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能夠從事教學的人才,訓練未來教師“教什麽”和“如何教”,使他們具有教學資格能力(teaching compet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