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如期而至,今年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裏除了傳統的五篇讀後感外,還有一項特色作業——每個人自己設計一份活動策劃。要將活動事宜做到麵麵俱到,對於沒有多少社會經驗的孩子們來說實屬不易,但我相信這將對孩子有著很好的鍛煉作用,它可以讓學生們獨立研究設計自己的活動策劃,全麵縝密地思考。當然對學生來講,這項活動最大的意義和樂趣不僅僅停留在筆頭上的設計,更應該在體驗自己所安排的活動中有所感悟。因此,我同時宣布,開學後將會對他們的策劃在班級中進行展示,然後從中選取最有意義而又合理可行的幾個方案進行實踐。
新學期開始了,孩子們站在講台上,一個個繪聲繪色地介紹著自己精心設計的方案:從活動意義到活動安排,從活動內容到注意事項,甚至連交通路線都有專門的設計。看到同學們濃縮著一個個寒假的成果,我不禁覺得布置這項作業的預期效果得到了充分的實現。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走出課本,了解更多有關老北京曆史的知識文化,我們請來了學生家長為我們上了一節有意義的課——走進老北京,體驗胡同文化。
通過家長聲情並茂的講解,孩子們對胡同模糊的概念逐漸清晰起來:北京最寬的胡同叫什麽,最窄的叫什麽,最膾炙人口的又叫什麽……家長每講一個知識點,都會向孩子們提問,而認真聽講的同學則可以獲得一本雜誌,抑或小禮品,因此更加提高了大家的興趣,使每個孩子都目不轉睛地盯著主講人,生怕聽岔了哪句話回答不出問題,與小獎品失之交臂。
孩子們通過學習,聆聽講座,才知道原來每條小小的胡同都有屬於自己的曆史,連名字起的都很講究:那狀似長方形的胡同叫作“盒子胡同”,而京味兒十足的“帽兒胡同”、“耳朵眼胡同”等風趣的名字也使孩子們耳目一新,加深了他們對以胡同文化為主的老北京文化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