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一條範梅南現象學教育學研究的線索,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我曾為此苦苦思索。有幸的是,與範梅南教授的深入交談和信件來往中,他對此曾多次提及。我參照他的著作文本、演講報告等相關資料,逐漸形成如下的理解(大致按時間順序)。
20世紀60年代末,範梅南在荷蘭(他的本科階段)不僅對烏特勒支學派的蘭格威爾德等學者感興趣,還閱讀了大量的海德格爾、胡塞爾、薩特、加繆、波伏娃等哲學家的哲學和文學作品。在他移居加拿大後,又回到荷蘭對蘭格威爾德進行了長時間的采訪,這時,蘭格威爾德已經退休。因為,範梅南很想知道,蘭格威爾德實際上是怎樣做他的研究的,他和他的研究生在一起怎樣處理現象學方法論的問題。不過,深度訪談有些令人失望,因為,關於他的現象學研究方法和他怎樣做他的工作,他幾乎無話可說。當然,訪談也有令人鼓舞的方麵,因為蘭格威爾德是一位極富洞見的學者,是兒童教育專家。在那段時間,範梅南還回荷蘭采訪了範登伯格,範登伯格對現象學方法論也無話可說,但他解釋了他如何做他的研究項目和怎樣寫書。
最近,在西歐,教育研究粗略分為三類:一是人文科學教育學,如現象學、解釋學、後現代主義等;二是經驗教育學,如行為主義、實用主義等;三是批判教育學,如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等。現象學教育學屬於人文科學教育學。範梅南在1975年和1977年寫的兩篇論文《選擇性的研究趨向》和《將各種知的方式聯係起來》討論了這些區分。
1982年,範梅南寫了長篇論文《現象學教育學》,集中討論了教育的本體論維度。本體論追問,教育的存在是什麽?作為一名教師的存在是什麽?等等。這篇論文深受海德格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