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有人說哲學始於驚奇。正是好奇心引發了教與學的動機。沒有好奇心,沒有提問的意識,真正的教與學也就不可能發生。所以,在教學情調中我們要討論好奇與驚奇的教育意義。雖然好奇與驚奇不是被迫灌輸的,也不能直接教給別人。這是作為主體的人的主動自覺行為,它是油然而生的熱情,“哎,這是什麽東西?”“這是怎麽回事?”“怎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兒童生來充滿好奇心,所以兒童更具有哲學氣質,似乎世界上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奇特的,都很有意思,而成年人長大以後好奇心卻嚴重退化,對很多事情已經變得麻木不仁,很難保有真正的好奇心,一種深層次意義上的好奇心。那麽,老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設法保持孩子提問的興趣,鼓勵孩子們的好奇心,尊重孩子們可能產生的驚奇感。老師必須十分清楚好奇心是人性中的寶貴品質,有了它才可能不斷探索和發現。
教育不僅僅是教已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保持他們的提問熱情。隻有這樣才能營造一種積極探索的教學情調。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為緊迫的是知識的發現,甚至創造。從來就不好奇,也從未驚奇過的人,仍然可以記住很多知識,但卻不可能有新的發現和自由的創造。不是給孩子們一些現成的答案,而是讓孩子們思考可能的答案。問題常常並不止於答案,關鍵在於我們把問題用簡單的方法使其不斷深化,這才會引起孩子更強烈的好奇心,甚至是驚歎。如果對於所學的學科沒有一點興趣,那麽老師就要設法培養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情調就需要教師機智的活靈活現。一個缺乏教育智慧感和機智感的教師就沒有能力營造這樣的教學情調。教師也要同時反問自己,我自己保留了多少好奇心呢?我對這個世界還有多少驚奇?我對周圍的事情還好奇嗎?不是那種家長裏短的短暫的好奇,而是持久的、發自內心深處的好奇,如杞人憂天就是一種真正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