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近範梅南

三、教育智慧

字體:16+-

柏拉圖說“教育在最高意義上就是哲學”。哲學一詞的構詞是“philia-sophia”,漢語“愛-智慧”。“愛”在這個構詞中是動詞,是一種**、熱愛和追求,是一種強烈的愛的意向性。維特根斯坦說**不是智慧,但**卻是智慧誕生的條件。智慧需要極強的意誌力,極強的專注感和凝神的愛力。教育智慧同樣不可缺少愛與關懷,不可缺少希望與責任感。教育智慧需要情感的投入、身體的參與,身心合一的體察入微。經過不斷實踐、反思和理解,形成敏銳的感知力或敏感性,以便獲得教育的洞見。教育智慧是在實踐中養育而成。對教育存在者的對象化思考可以形成教育知識,而對教育存在的思考卻是非對象性的,人直接感知教育存在的動態呈現。如果停下來,固定下來,就是教育存在者,我們可以通過表象思維和客觀對象化思維獲得關於教育存在者的知識。書本中的教育理論或教育知識是關於教育存在者的,是關於教育存在者的抽象或概括性討論。存在的動態的呈現是不能完全概念化的,所以,我們要回到直觀,回到體驗,回到教育發生的時刻,回到教育的生活世界,去體味“前概念之真”。

教育智慧是聆聽教育存在的使命感和召喚,直觀體驗教育存在的綻放,這是英語to be 的生成過程,我們不能問教育存在是什麽,我們隻能問教育存在如何顯現。這種對教育存在的“覺”與“悟”才是教育智慧的非對象性思維。它麵向思的事情,而不是事實性知識。我們可以學知識,記憶知識,講授知識,傳遞知識,而智慧則必須直接去體驗,無法間接地傳授給別人。智慧是自覺、自悟、自澄明,任何他者都無法代勞。知識,你可以讓別人去學,然後再告訴你,智慧則沒有這樣的捷徑,你自己必須開辟一條道路。所以,智慧又是痛苦的結晶。智慧是沉默中的心領神會,對痛苦的意義,愛的意義和死亡的意義更深層次的覺悟。教育智慧也從來不聒噪。